科普動態
科學時報:研究表明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尚缺安全標準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係統生態學科組博士王偉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在開發過程中易受到其他汙染物的汙染。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將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應用於食品或動物飼料之前,必須要建立詳細的安全標準。該評論文章已由《科學》雜誌在線發表。
作為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微藻生物能源一直備受青睞,世界上以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為目的,進行較大規模的微藻產油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但是微藻生物能源生產成本相對較高,長期以來該產業發展頗受製約。
王偉波認為,在開發和加工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維持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的效能,更要注意其安全性。據他介紹,產油藻類的大規模培養主要采用跑道式開放培養池和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兩種方式,目前,跑道式培養池是最廣泛的開放式微藻培養係統。在藻類的培養和加工過程中,特別是在大尺度的開放培養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包括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在內的環境汙染物,以及非目標藻類、真菌、昆蟲和細菌等生物汙染物的汙染。
此外,由於微藻中核酸相對較高,可能會增加人體血液的尿酸含量,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高密度培養微藻可能會誘發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如水華藻類中的毒素,這些產物對人類健康也可能產生新的威脅。
因此,王偉波建議如果期待將微藻生物能源開發成食品或動物飼料,必須對其營養質量和毒理學安全性進行評價。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主要能源植物規模化種植綜合評價”資助。
(魯偉 宋誌春)
《科學時報》 (2011-04-27 A3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