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動態
大腦閱讀中心沒有文化差異
閱讀中文與閱讀法文使用了相同的大腦區域。
圖片來源:pzechner / Alamy
學習閱讀中文或許會讓那些習慣於拚音文字的西方人感到畏懼,但對以法語和漢語作為母語的人士進行的大腦掃描結果卻顯示,人們利用相同的大腦區域完成跨越文化的閱讀。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主持這項研究的法國Gif-sur-Yvette國立衛生與醫學研究院的認知神經學家Stanislas Dehaene指出,閱讀涉及到兩個神經係統:一個負責識別詞語的形狀,另一個則負責評估用來在一個頁麵上留下標記所需的身體運動。
但是科學家尚不清楚負責閱讀的大腦網絡是統一的,還是存在文化的差異。之前的研究表明,拚音文字係統(例如法文)和意音文字係統(例如中文,即單個字符代表整個單詞)可能支配著不同的大腦網絡。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Dehaene及其同事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了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閱讀母語時的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閱讀他們的母語時都使用了視覺和手勢的係統,但不同的側重點則反映了每種語言不同的要求。
“與閱讀中聚焦於耳朵和眼睛不同,作者正確地指出了手和眼睛是關鍵的參與因素。”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學家Uta Frith指出,“這可能會帶來新的方向——例如,它可能為解釋為什麼許多具有誦讀障礙的人不僅不善於拚寫,同時寫字也很難看給出了答案。”
研究人員指出,搞清大腦在閱讀期間如何利用視覺和運動中樞解碼符號,可能有助於理解一般讀寫能力的認知策略,以及使它們與兒童或成人協調的方式。
有證據表明,所有的語言、閱讀會激活大腦左後半球的一個形狀識別區域——視覺詞語形成區域(VWFA)。但是一些研究指出,中文的讀者——非常重視書寫筆畫的順序和方向——也可以使用參與書寫的其他與運動技巧有關的大腦網絡。
運動過程被普遍應用於書寫,並且涉及到一個被稱為埃克斯納區域的大腦部位。研究人員推測,這個區域在閱讀過程中也被激活,從而用來闡釋假設書寫一個符號所需的手勢。
為了嚐試分離與閱讀有關的不同大腦區域,Dehaene及其同事測試了中文讀者和法文讀者識別屏幕上的詞語所用的響應時間。然而受試者並不知道,他們的響應被一個稱為“底漆”的過程所巧妙地操控,即其他詞語或像詞語一樣的符號在目標詞語出現之前的50毫秒時會閃現一下——這段時間對於受試者而言太短暫了,因而無法有意識地記住這個“底漆”到底是什麼。
通過幹預視覺或手勢的閱讀係統,這些潛意識的圖像可以幫助或阻礙認知過程。例如,“底漆”詞語可能成為向後書寫的目標詞——這通過中斷手勢閱讀係統而減緩了認知過程。抑或閃爍相同的目標詞有助於其在隨後的正確展示中的認知。
研究人員發現,VWFA和埃克斯納區域在法語和中文受試者中事實上都被激活了。但這裏也存在文化差異性——例如,對於閱讀中文而言,手勢方向的影響更為強烈。
Frith指出,在教育中更多地使用手勢係統可能有助於幼兒的閱讀。她說:“迄今為止,在閱讀教育中,有關運動解碼方麵一直被忽視。”(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