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新聞動態>>
必威体育世界杯官网下载
必威体育世界杯官网下载
一流研究機構聚集全球智慧
中科院副秘書長郭華東談科研機構國際合作
郭華東等人研究發現:中科院係統內有長期的、穩定的實質性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所帶動了中科院科研水平的整體提高。2005年中科院“國際合作度”最高的26個研究所中,有17個研究所進入全院同期綜合質量評估最優研究所行列,占全部最優研究所的65%。其中,有的研究所就是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基礎上成立的。
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科技隊伍的“火車頭”,在實施國家知識創新工程過程中,積極開展與世界科技發達國家的科技合作,不斷強化與國際科技組織的互動能力,引進國際智力和人才資源,加速提升國際科技競爭力,許多政策措施成為其他科研機構借鑒的對象。那麼,中科院這些年究竟是怎樣認識和分析國際科技合作態勢的?究竟采取了怎樣的策略有效吸納國際科技資源?中科院副秘書長郭華東解答了《科學時報》記者的疑問。
《科學時報》:中科院的國際合作最近幾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郭華東:中科院國際合作的質與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可謂進入實施重大戰略合作階段。過去的合作主要是一般人員或團隊的互訪,現在是雙方共同醞釀合作項目,進而實行共建合作單元,正在走向更高層次和主動策劃。如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合作成立了6個生命科學領域的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9個夥伴小組,已被當做中外合作典範並得到推廣。此外,中科院還與法國合建了信息、自動化與應用數學三個聯合實驗室,與俄羅斯合作建立了五個聯合研究中心和聯合實驗室等等。
統計數據表明,中科院對國外的吸引力愈來愈強。自1998年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以來,中科院每年國際交流量由1998年的10000人次擴大到2005年的16000人次。其中,出訪人員2002年達到一個高峰,為8600多人次,此後每年呈緩慢下降趨勢。而來訪人員2003年到2005年呈急速上升趨勢,從每年6700餘人次發展到15600多人次。
2005年中科院共組織300多個國際會議和雙邊學術會議,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國際學術會議由中科院舉辦。中國科學家與國外科學家聯合發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從1998年的1228篇上升到2005年的4393篇。
《科學時報》:在采訪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時,他特別提到了中科院在國際科技合作中取得的成績。中科院取得的成績絕非偶然,想必先有認識上的突破,然後采取了措施和行動。中科院近年來對國際科技合作做過哪些研究?
郭華東:關於國際科技合作,我們進行了兩方麵的研究。首先,我們分析了中科院係統內各科研機構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的總體情況及其研究能力的關聯性;其次,我們調研了部分發達國家科技合作策略,分析了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國際合作狀況。
《科學時報》:你們的研究有什麼發現?
郭華東:通過對比研究,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中科院係統內有長期的、穩定的實質性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所帶動了中科院科研水平的整體提高。2005年中科院“國際合作度”最高的26個研究所中,有17個研究所進入全院同期綜合質量評估最優研究所行列,占全部最優研究所的65%。其中,有的研究所就是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基礎上成立的。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發達國家均製定了國際合作戰略。如美國采取一整套措施保障自己在國際合作中獲得實際利益,並用於指導聯邦機構開展的國際合作。他們對不同類型國家的合作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全球變化計劃,美國獲得了其他國家大量的特有研究資源和數據,同時大大節省了科研時間和經費。
英國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包括四大類型:積極參與國際科學計劃,保持與擴大同美、日以及新興的中、印、韓等國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通過支持訪問學者和外國博士後等途徑吸引國外優秀科技人才,與跨國公司開展合作,使其科學、工程與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越來越成為一項國際性事務。
法國特別重視參與多邊大型科研組織的合作和圍繞多邊戰略而組織的國際科學計劃,如歐盟的研究與發展框架計劃等。
德國的目標是擴大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國際網絡,為其科學與經濟界贏得能力和創新跨越,力求做到與最好夥伴進行交流、合作和聯網,聯合最傑出的人物,汲取科研機構內部實際知識和研究其他國家頂尖科研人物的經驗與建議,共同使用大型研究儀器和設備等。
我們統計發現,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目前有150多個國際合作項目,科研人員每年出訪1000多人次,35%的研究人員來自77個國家,在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中,25%是國際合作論文。
《科學時報》:在全球背景下,國際科技合作有什麼新特點?
郭華東:我個人認為,國際合作目前體現出五個新的基本特征。全球性問題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如全球變化是人類共同麵臨的問題,各個國家會為此走到一起。科研活動的國際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因為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活動往往需要科學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科學家完全憑借個人智慧達到某個目標。科技合作與經濟合作日益融合為一體、國際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備受重視、區域性國際科技合作進一步得到增強,這三個特征也很明顯。
《科學時報》:麵對豐碩成果,你對中科院未來的國際合作有什麼感想?
郭華東:中科院的發展曆史,特別是近20年的曆史,實際上也是通過國際科技合作促進發展的曆史。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現無不包含著國際科技合作的內容,國際合作日益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的強盛離不開有效的科技合作。所以,我們期待中國科學家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期待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除了黃皮膚的中國人之外,還有更多白皮膚、黑皮膚、棕色皮膚的人願意在這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