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全新iPS細胞誘導因子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陳捷凱實驗組在iPS領域取得突破,用新思路建立了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重編程方法。相關研究6月23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該研究從體細胞階段的因子出發,發現癌基因c-Jun與幹細胞多能性完全不相容,而c-Jun抑製因子不僅促進重編程,還可以替代Yamanaka因子中最為核心的Oct4;在這一發現基礎上結合研究組多年以來在重編程機理上的研究結果,組建了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全新iPS細胞誘導因子。
隨著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其2006年發現的iPS技術也越來越家喻戶曉。iPS技術通過轉入四個轉錄因子(被稱為Yamanaka因子),可以將體細胞“返老還童”到胚胎幹細胞狀態,解決了再生醫學中幹細胞來源的問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談到新的重編程方法的發現過程,裴端卿說:“這是實驗室近八年來一係列工作的結晶,僅研究中發現的c-Jun及其相關研究就做了近七年。”
據介紹,新的重編程方法需要用到六個因子,其中有三個因子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因子,均是通過實驗室一係列長期工作積累起來的。
據了解,這一發現不僅說明iPS細胞並不依賴癌症相關通路,更開辟了一套全新的重編程因子組合,科學家可以通過這套全新的組合,對體細胞重編程為幹細胞過程的機理展開更深入的研究,揭示更多的奧秘。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廣東省及廣州市等多方麵的經費支持。
原文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5-06-25 第1版 要聞
原文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6/3014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