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廣州日報】廣州幹細胞製備車間開工
廣州日報訊 (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黃博純)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主辦的第8屆廣州國際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昨日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科院廣州生物院負責建設的“臨床治療性幹細胞製備平台”日前已正式開工,廣州最快將於明年擁有自己的“幹細胞製備車間”。
“通過多能幹細胞的定向分化而得到的功能性細胞,可以移植到人體內,用來治療傳統醫學無法根治的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脊髓損傷、老年癡呆、血液病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也是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備受關注的原因。”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現細胞重編程的“開關”
據了解,由該院負責建設的“臨床治療性幹細胞製備平台”,是一個用於製備幹細胞及相關功能細胞的標準化技術平台。平台的建立,將有利於相關臨床治療實驗在我國的開展,進而走向世界前列。
據透露, 該項目屬於潔淨等級達到局部A級(最高級)的淨化裝修,功能區包括:GMP標準的幹細胞製備場所、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和普通生物實驗室,以及相關輔助配套設施。
記者從論壇上還獲悉,中科院廣州生物院今年在科研上屢有突破,兩次登上《自然-細胞生物學》(《自然》學術期刊的子刊)。
今年5月1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廣州生物院裴端卿和秦寶明實驗組的研究成果“自噬和雷帕黴素靶蛋白複合物I(mTORC1)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隨機階段”。這一研究不僅闡明了重編程中細胞重塑的關鍵作用和調節機製,也拓展了人們對相關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的認識,為尋找新的治療手段提供有力依據。
今年6月23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陳捷凱實驗組的研究成果,用新思路建立了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重編程方法。這項研究闡明了c-Jun與幹細胞多能性互不相容的機理,提出了全新的重編程因子組合,為體細胞重編程的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研究人員解釋,cell本意是“小房間”,成體細胞猶如一個具有特定功用的房間,房間裏的器具構造決定了它是居家、辦公還是商鋪;而胚胎幹細胞則更像是一個空房間,根據需要你可以把它改造成任何用途。因此,如何將一個布滿家具的房間搬空,成為世界範圍科研人員不斷努力的方向。
有院士呼籲製定“落地政策”
國際幹細胞組織中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作為本次論壇的演講嘉賓之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前,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這也是中國首個針對幹細胞臨床研究進行管理的規範性文件。“這是自2012年中國幹細胞臨床轉化被叫停之後,首次開啟的一扇窗。”周琪形容。
周琪表示,廣東、廣州在推動幹細胞的研究及臨床轉化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國內一些知名教授在廣州都有自己的陣地,中科院廣州生物院也是中國科學院幹細胞研究的主體力量。
周琪建議,廣州在推動幹細胞和臨床轉化上,應首先出台落地政策,對幹細胞的臨床轉化應用給予扶持,“目前國家政策是開放了,但政策的落地和細則才是最實際的。”
原文載於:《廣州日報》2015年12月19日A4要聞版
原文鏈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12/19/content_3077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