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廣東科技報】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進入臨床試驗
本報訊(記者 張建列 通訊員 黃博純)日前,記者從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胡文輝課題組設計與合成,由華南新藥創製中心主導臨床前研究,共同開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症1.1類新藥-GIBH130及其片劑,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阿爾茨海默症尚缺有效療法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俗稱老年癡呆症,是一種中樞神經係統退行性疾病,引發患者的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導致患者日益惡化的生活能力減退和死亡。已故的美國前總統裏根,英國的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等名人均受此病困擾和折磨。
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製仍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臨床上的藥物主要為膽堿脂酶抑製劑(AChEI)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等。盡管這些藥物被廣泛地應用,但隻能在一定程度減輕症狀,提高病人的認知力,但並不能治愈疾病,甚至延緩疾病的惡化進程。無論AD的發病機製如何,神經元的凋亡,患者大腦的嚴重萎縮,是老年癡呆症的主因。GIBH130作為神經炎症抑製劑,可以阻斷β澱粉樣蛋白等因素誘導的神經膠質細胞過度活化,抑製腦內炎症因子的升高,減少神經元的損傷,從而阻止AD的疾病進程,緩解AD的症狀。
十年研發,新藥終進臨床試驗
曆時十年,胡文輝課題組於2006年啟動該項目,開始構建神經炎症抑製劑的集中化合物庫。由於得到了正大天晴藥業的資助,課題組於2008年獲得了具有成藥潛力的抗神經炎症抑製劑GIBH130。其後,在研究院盛國慶課題組、吳東海課題組、戴仁科課題組、沈陽藥科大學的鄒莉波課題,尤其是研究院新藥研發中心(DDP) Micky Tortorella等各生物團隊的支持與協作下,確證了GIBH130具有良好的體外抗炎效果,口服利用度好,易於透過血腦屏障,在注射Aβ澱粉酶、APP/PS1雙轉基因等多個老年癡呆動物模型上藥效優越,在很低的劑量下即可達到多奈呱齊等一線臨床藥物的效果。
2012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南新藥創製中心達成合作,共同就“1.1類抗老年癡呆候選藥物GIBH130”開展臨床前研究。2014年,按照國家藥監局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的要求,創製中心完成了GIBH130的全部臨床前研究,並申報了新藥臨床研究。最終,GIBH130及其片劑通過了專家的評審,於2016年2月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用藥劑量低,百姓有望用得起
目前,GIBH130已在多個國家/地區申請專利,並獲得美國、日本、德國3個國家的授權。該項目先後得到了江蘇正大天晴、廣州市科信局、廣東省科技廳、GIBH-DDP等經費支持。正是得益於眾多科學團隊的技術支持,眾多部門的經費支持,方有“十年磨一劍”。
不同於任何現有的阿爾茨海默症藥物,GIBH130屬於新機製,全新結構的神經炎症抑製劑,具有高活性、高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好、生產原料易得、工藝簡單的特點。尤其是用藥劑量低,預期患者們每天隻需口服一次(劑量1-10mg),便捷有效。該藥如能成功上市,有望成為“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
《廣東科技報》2015年4月8日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