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動態>>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新華社】80後科學家陳捷凱:科學叢林“探路者”

發表日期:2017-06-07 來源:新華社 來源: 放大縮小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馬曉澄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2015年7月份刊登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多能幹細胞誘導因子。betway体育下载 研究員陳捷凱就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

  學界認為,陳捷凱所在團隊新發現的誘導因子,具有非常廣闊的科學前景。

  這篇論文的背後,是陳捷凱和團隊長達七年半的努力。

  1983年出生的陳捷凱,是973”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

  常人看來,“七年磨一劍”乏味而枯燥。對於陳捷凱而言,做科研就是一個堅守的過程。“我之所以探索某個問題,是因為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無論結果證明它是對的還是錯的,對於我來講都很重要。我不會在意為此付出的時間長短。”陳捷凱說。

  在研究“誘導幹細胞重編程障礙”課題時,團隊很早就確定了一個障礙因素,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始終找不到該因素影響幹細胞進程的一個“靶標”,幾乎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但陳捷凱沒有放棄,並特意從廣州跑到上海去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的實驗結果證明了設想的正確。由於工作做得很紮實,科研成果很快發表到在《自然·遺傳學》上。

  研究課題經常需要連軸轉,挑戰身體極限。在一次實驗中,陳捷凱感覺渾身乏力,他還是堅持把實驗完成。回到宿舍量了體溫,發現已經高燒40度了。

  “銳氣不被時間磨平,熱情不被挫折澆滅。”這是陳捷凱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念。他選擇學生時堅持一個重要標準——必須有毅力,“做科研會遇到很多挫折,沒有毅力的人是無法堅持到底的。”

  “我通常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去實驗室,這已經成為習慣了。”陳捷凱說,“研究做到一定層次之後,確實會覺得很辛苦很累,但如果真的不讓我做,我會有種"生無可戀"的感覺。”

  他認為,能夠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我的生活需要不確定性,科研恰恰是最具不確定性,需要全身心投入進去,把思維發揮到極致,這種感覺令人享受,就像有些人玩極限運動,是在挑戰身體的極限一樣,做研究就是在挑戰腦力的極限。”

  2014年春節期間,一位國外學者刊發了兩篇幹細胞學界的重磅論文,涉及的內容可能顛覆整個幹細胞領域,陳捷凱無心繼續休假,年沒過完就趕回研究所做實驗,對論文內容進行論證。“當時我認為這個事情太重要了,必須趕回來。”

  在陳捷凱看來,能夠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努力,是幸運的。“科學的疆域無邊無際,我們要去發現新大陸。我隻是科學叢林裏的一個探路者。”陳捷凱說。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