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央廣網】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
央廣網廣州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黃博純)9月22至24日,第六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研究”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在蛋白質科學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如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中科院院士邵峰、隋森芳、張玉奎、杜江峰、陳國強等教授參加,共同出席探討跨學科蛋白質研究的進展與前瞻。
在研究領域,蛋白質作為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長期以來備受全球生物學家的關注。施一公表示,實際上蛋白質對於人體至關重要。他說,“老百姓一般想起蛋白質,都會與‘營養’聯係在一起,認為要多吃蛋白質,這是對蛋白質的比較簡單的理解。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的生命過程幾乎完全是由蛋白質執行,比如說,我能講話、能運動,能交流等等,基本是蛋白質在保證細胞執行人體的整個生命過程。而當蛋白質的功能出現問題之後,就會得病,比如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心髒病等等。這些疾病到最後,都是蛋白質無法執行它的普通的生理功能。”
近年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對蛋白質結構功能、相互作用以及動態變化等方麵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進展。其中,值得欣喜的是,中國的蛋白質科學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施一公告訴記者,“在中國,有一大批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者,他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蛋白質怎麼在人體內、細胞內的功能和結構研究透,研究清楚,從根本上了解生命的過程,了解疾病發生的原理。了解清楚之後,就可以用於製藥。在蛋白質研究的某些領域,我們在世界上已經是領先水平,是很不容易的。”
據悉,得益於人類基因組的解析,人類社會正式邁入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後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的研究也隨之進入又一個輝煌時代。同時,蛋白質科研成果將催生一係列新的生物技術,帶動相應的醫學、藥學以及綠色產業的發展,並有望引領未來生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