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中新網】中外科學家呼籲進一步合理放開對人類胚胎研究的限製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張素)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等10位科學家聯合署名的文章6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細胞·幹細胞》,重申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有效推動人類胚胎發育學的研究,並指明該領域國際合作的四個方向。
基因編輯是指對基因組進行精確地插入、敲除和改變,隨著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嚐試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基礎研究及疾病治療和預防。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可應用於恢複成體病變器官的功能或預防未來後代發生遺傳病。
被知名期刊《科學》評為2015年度科學突破的CRISPR/Cas9係統,能夠更準確、靈活地改變脫氧核糖核酸(DNA)。這項基因編輯技術首次被用來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以後,全球範圍內針對其可能對未來人類產生的影響展開激烈辯論。
裴端卿介紹,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在2015年年底聯合召開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召集了22位各領域專家組成相關委員會,共同探討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倫理及監管。該委員會曾在2017年2月發表人類基因編輯報告書。
如今,來自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的10位科學家聯合發表新論述,指出,“如果可以進一步合理放開對人類胚胎研究的限製,科學界將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加巨大的成果”。
科學家們認為,為推動可遺傳型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應加強國際合作,例如成立專門協調國際合作的學術聯合會。裴端卿說,這個學術聯合會將麵向四個方向努力,分別是:完成包含調控網絡的人類胚胎發育細胞譜係圖;繪製從受精卵到原腸胚的人類胚胎單細胞解剖圖;完善胚胎發育中遺傳缺陷的數據庫;建立服務於人類胚胎研究的共享工具和資源平台。(完)